6月28日下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朱扬勇在2024数据资产管理上海峰会上做主题演讲,探讨构建大宗数据商品市场。朱扬勇表示,公共数据进入数据市场是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排头兵,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作用。鉴于公共数据进入数据市场的安全合规性、专业性、运营效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要求,有必要专门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设计一个专门通道,称之为大宗数据市场。大宗数据市场是一类新型数据交易市场,可能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最重要的市场,需要加快大宗数据市场的构建工作。
“数据要素市场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且公共数据供给改革应率先实施。”朱扬勇表示,公共数据的流通供给模式主要包括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交易等。当公共部门需要向市场提供大量数据产品时,如何高效、有序地进行数据供应和挂牌成为了一个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应设计一种机制,实现公共数据的高效整合和统一供应,以减少政府部门的成本和提升供给效率。
在朱扬勇看来,大批量数据产品供给适合于公共数据开放,却并不适合于公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交易流通需求。从经济学视角看,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两大类不同的市场;大宗数据交易的整体数据供给模式属于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大宗数据是指一个区域(如地级市)或者一个行业已经积累的或者未来一段时间将积累的可社会化开发利用的原始数据总和。大宗数据符合大宗商品同质化、大规模、非零售等基本要求。大宗数据是数据要素的重要来源,大宗数据市场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类新型的数据交易市场。由于大宗数据数量有限,并且数据是可以全国流动的,因此在全国建设唯一的大宗数据市场是有效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为了推动大宗数据市场的发展,我们目前正在设计基础交易标的。我们初步设计大宗数据的基础标的是含有3000-5000个数据集的大宗数据,形成一个标准的大宗数据标的形态。”朱扬勇建议,上海数据交易所应当抓紧研究大宗数据市场,加快大宗数据市场建设。鼓励一些地级市政府积极参与开展大宗数据交易试点,尽快形成大宗数据交易生态,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大规模的数据要素供给,带动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